东家ab【20年前,他曾抛下580万年薪工作,如今身价数百亿!】-澳门赌场网站
推荐文章
观察阿里巴巴的发展道路,我们发现马云和孙正义一直是媒体和舆论关注的中心,但是实际上讲,还有另外一个人,对阿里巴巴的成功至关重要。
他外表斯文,总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难得公开露面,就算出席正式场合也时常站在马云后面,镁光灯多半不会注意到他,这是他一向低调的作风。
但无论他再低调,以阿里巴巴如今对中国甚至全世界消费市场的影响力,他都是外界难以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就是蔡崇信。
马云自己说过,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最感谢 4 个人——孙正义、杨致远、金庸、蔡崇信,如果非得选一个最感谢的,那就是蔡崇信。
如果让马云选三个最信任的人,其中肯定有蔡崇信,如果只选一个,恐怕也还是蔡崇信。
这个20年前力排众议,抛下580万年薪工作,毅然加入阿里团队,只拿500元月薪的男人,如今已经身价数百亿,成为阿里巴巴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
他是阿里的“隐形”英雄。
年薪580万,他是金领中的金领
却毅然脱下了西装,加入了“三无”阿里
1964年,蔡崇信出生在台湾一个显赫的律师家庭,他的父亲蔡中曾、祖父蔡六乘都是法律界的名人,父亲是台湾第一位获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人,还担任耶鲁大学的校董。
蔡崇信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看着蔡中曾对事情冷静的策略分析能力,对父亲极为崇拜。早期的大牌律师不只承作法律业务,包括大型投资案、财务规划等也都是主要业务,耳濡目染父亲在法律、财务等事务的处理能力,对他日后事业上的杰出表现影响极大。
1977年,13岁的蔡崇信去了美国,就读于劳伦斯威尔中学,一所位于新泽西的精英寄宿制中学。之后进入耶鲁大学,一直拿下了法学博士学位。可以说,是从小在“精英圈子”长大的孩子。
从耶鲁毕业后,蔡崇信先是在纽约做税务律师,三年后进入私募股权行业,1995年开始为总部设在瑞典的ab投资公司工作,主要负责该公司亚洲私募股本业务,年薪70万美金,相当于人民币580万元。
按道理,这样的他,除了与马云同年出生外,两人从家世、学历到个性,几乎没有一样相同,甚至南辕北辙,可以说俩人原本并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产生交集的可能性极低。
但是,命运就是这么个神奇的东西。一次因缘巧合之下,让二人就这么相识了。
1999年5月,蔡崇信坐上了从香港到内地的飞机,代表公司到中国内地寻找投资项目。这一次,他的目标是杭州,要去见的人,便是马云。
在这之前,他仅仅是从一位台湾朋友口中,得知了马云其人,而从未见其人。朋友告诉他:“崇信,你要去杭州见下马云。他有点疯狂,不过……”
于是,便有了那一次的到访。如今,提起两人的相识过程,蔡崇信还会表示:感觉是命运把我们带到了一起。
见到马云后,在马云的带领下,蔡崇信去参观了马云的“公司”。不,或许还不能称之为公司,而仅仅是一个临时充当办公场所的普通出租屋,所谓的“公司”至少在法律意义上,还没有组建起来。
这让平日见惯了高等写字楼和职场精英的蔡崇信有些不太适应。在他的眼前,呈现的画面与他所想象的要出入太多:室内黑压压坐着20多人,地上满是床单,一群着了魔一样的年轻人在那里喊叫着、欢笑着,仿佛一个吃大锅饭的大家庭...
蔡崇信几乎是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但是,很快他便平静了下来,甚至还有些新奇与莫名向往,那样的氛围,似乎很有意思...
再之后,便是交谈环节。一番沟通下来,蔡崇信发现,马云的眼睛里还都是大梦想,谈论的都是伟大愿景,而不是商业模式、赚钱盈利或者其他业务上的东西,这又让蔡崇信刮目相看。
因为此前,蔡崇信了解到,马云曾经有过三次创业经历,都算不上成功。当时35岁的他是第四次创业,却没有急着先赚钱盈利而是坚持从梦想出发,这非常难得。更难的地是,他的员工们,都对马云十分信任,眼里同样有着如马云一般的“梦想光芒”。
这让他深为触动,佩服于马云的独特领导魅力,于是便动了加入阿里的心思。
从阿里回来后,蔡崇信向家人提出了想加入阿里的想法,但这让一向开明的蔡中曾却摇头反对,因为当时的阿里,真的是太“渺小”了,前途更是充满太多不确定,不值得去冒险。
蔡中曾问身边几位经常进出中国市场的好友,据说每位好友都投下“反对票”。甚至连他正怀孕的妻子,也不是很赞同她如此折腾。
但最后,蔡崇信心意已决,父亲蔡中曾只好放手,妻子也只好转而支持,让蔡崇信自己选择。
于是,到了年末,已经下定决心的蔡崇信再次来到杭州,并带上了他怀孕的妻子。从湖畔花园和马云谈完事情后,他们一起西湖泛舟。这是一次改变两人命运的旅行。
蔡崇信在船上突然对马云说:“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资,我懂财务和法律,我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
马云听到后差点掉到湖里,他不敢相信:“你再想一想,我付不起你那么高的薪水,我这里一个月只有 500 块工资。”
蔡崇信很坚定:“我已经想好了,我就是想加入创业公司,跟一批人共事。”
最后,马云自然是欣然同意。
就这样,即便收入已经可以买下十几个当时的阿里巴巴,蔡崇信还是选择了脱下名牌西装,卷起袖子加入了这家让人沸腾的创业公司。
或许,这就是魄力和远见。
几次救阿里于水火
他是阿里的守护神
1999年,阿里巴巴团队还是一个“三无团队” :一无显赫的出身,二无成功案例或财务数据,三无特别的技术优势。有的,只是一个宏伟的“蓝图”,一个听来甚至有些“忽悠”的商业模式。
再加上,在那个时代,风险投资环境尚不够成熟。
如果没有蔡崇信的加入,即使马云真的是一个优秀企业家,阿里巴巴的初始团队真的是优秀的团队,其商业模式真的是成功的模式,但是因为当时阿里的“三无”,注定难得到应有的认同,所以初始阿里巴巴团队拿到风险投资是较难的。
在蔡崇信加入之前,马云为了融资可谓是焦头烂额,到此奔波拉融资不下30余次,却每每失败而归。那时候,马云早期筹资的 50 万元也几乎耗尽,连 500 元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公司尚未诞生就陷入绝境。
而蔡崇信加入后,这一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他帮助马云组建了公司,将公司标准化、制度化,为最初十八罗汉团队准备了18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上面明确了每个人的股权和义务,将最初十八罗汉团队的利益绑到了一起,合同做的滴水不漏。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个过程,阿里巴巴可能将会是一个家族企业,会一直以感情、理想和义气去维持团队。但有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步,阿里巴巴因此而得以将最初的创业激情和团队文化一直维系八年之久。
从这一刻开始,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才有了最粗略的雏形。
再之后,蔡崇信便开始了加入阿里后最艰巨的任务——为阿里融资。蔡崇信一共帮马云做过 4 次重要增资,每一次,都让阿里脱胎换骨。
这次融资意义重大,它既让阿里有了继续发展的资金,也得到了投行巨头高盛的背书。
事实上,如果那个时候要 4000 万美元的话,阿里巴巴的股份会被稀释更多,这对于控制权的掌握十分不利。蔡崇信的选择,实际上是在维护了阿里初创团队的权益。
这一仗,蔡崇信帮阿里巴巴度过最危险的难关。软银的资金到位后没多久,美国科技股就因网络泡沫,从高点崩落,许多电子商务公司都在这波熊市中灭顶,惟独资金在手的阿里巴巴,有惊无险挺过这场世纪风暴。
马云的幸运在于,阿里事业开始发展的最早期就有了一个解决一切财务、法律疑问的守护神。
一个人的一生命运
是其所有选择的叠加结果
在很多人看来,抛弃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薪,而冒然加入一个未来充满不确定的公司,实属是一种冒险行为。
但是,对于蔡崇信而言,有些因素促使他必须这么做。
蔡崇信说:“我做事看人。跟谁干,跟人的感觉,有没有操守,品格如何,值不值得信任,有没有友情。如果觉得对方会照看你,你就有纵身一跃的勇气。我绝对相信人的因素。”
换句话说,蔡崇信认为,跟对人,尤其重要。
在最初的时候,蔡崇信亲眼见证了马云将其员工们视为伙伴,也见证了他独特的领导魅力,这让他感觉到,马云,或许就是那个对的人。这促使他产生了想加入阿里的心思。
但是,作为一个资本市场的理性见证者,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能因为一腔热血,便毅然不顾后果地去行动。
事实上,蔡崇信愿意加入阿里,还有着其他的因素。除了因为其创始人和团队外,作为资深投资人,对于阿里的发展模式的未来潜力,蔡崇信必然有着一定的直觉和洞察力。这种“投资嗅觉”,几乎是他加入阿里的主因。
而真正让蔡崇信下定决定加入阿里的,还要靠他素来做事的一套选择逻辑:如果一件事,下行风险很小,上行收益很大,这事儿就可以干。
也就是说,对他而言,这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冒险”,他并不会因为在阿里工作后,公司倒下了,便失去了个人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永远不会担心被市场淘汰。所以,他不是在“冒险”,而只是做一次特殊的选择。
一个人的一生命运,是其所有选择的叠加结果。人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但真正左右命运走向的,往往就是几个关键节点的选择。
或许那时候的蔡崇信,也不曾预料,他的这次选择,成了人生最大的命运转折点。
总之,不管他是选择对了“跟马云”,还是选择对了“阿里的未来”,或者选对了“职业方向”,蔡崇信都因他的选择,有了如今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