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赌场网站>股票推荐>

600624股吧 28家高校a股公司经营分化 净资收益过半不达标-澳门赌场网站

发布时间:第一铺

当下,科技创新日益受到关注,头戴“高校系”光环的2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878亿飙升至4937亿。随着注册制的落地和新三板市场扩容,其受资本青睐的潮流将再次掀起。

然而,长期以来,囿于体制、管理运作等方面的不足,我国科研成果与产业、市场脱节十分严重。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达标(三年平均6%)的仅为13家。

如今,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高校系”上市公司“去高校化”市场运作迫在眉睫。这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所说,“想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亟需依靠市场化的力量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制定并完善例如激励机制等举措,根据市场需求,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专题策划:姚海鹰)

□本报记者 但慧芳 尹永光 发自上海

即便业绩平平,却也能坐地生财。总市值一年来飙涨逾两倍,从象牙塔里走上a股的“高校系”上市公司正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15年12月31日,a股市场中28家第一大股东为高校的上市公司,其总市值达到4937亿元,而在2014年3月,这一数字仅为1878亿元。

在这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上海诞生了最早的4家,是名副其实的“东方贵族”;清华、北大分别控股6家和4家,逐渐成为“北方巨头”;中部重镇武汉得益于华科控股的3家,实力逐渐强大、成长新高,后起成为“中部青年”。

然而,经历了1996-2000年13家高校系公司扎堆上市而形成的上市高潮后, 2006-2010年退出潮涌,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共有17家公司因不同的原因退出“高校系”行列。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市值飙升,但“高校系”上市公司内部两极分化正在加剧。长江商报记者统计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2012-2014年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发现,这28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标(三年平均6%)的仅为13家。

“两极分化愈发明显。”1月2日,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证券投资系主任陈晓丹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部分老牌高校系上市公司因为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天然冲突而陷入经营困境甚至退市,但也有部分公司通过高校的资源,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大做强。

而对于未来,陈晓丹表示,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和科技型企业在资本市场受到的持续热捧,这些“知本”型上市公司将迎来进一步的分化和突围。

头顶“高校”光环坐地生财总市值成倍增长

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上市7个月的石大胜华(603026,股吧),股价从6.51元一路飙升至42.25元,市盈率高达845,引人侧目。

实际上,石大胜华受到投资者的如此追捧,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其头顶着“高校系”的光环。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高校牵头建立,实际控制人为各知名高校,因为主要职能为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所以天生就自带资本市场所青睐的各种概念与故事。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中国a股市场中有28家第一大股东为高校(及中科院)的上市公司,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这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4937亿元。

根据媒体报道,2014年3月20日,25家高校系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1878亿元,当时未纳入统计的分别是博实股份(002698,股吧)(200亿元)、中科曙光(603019,股吧)(273亿元)和石大胜华(86亿元)。

短短一年多时间,高校系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增长了两倍。

在这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清华大学控制6家,数量最多,分别是同方股份(600100,股吧)、同方国芯(002049,股吧)、紫光股份(000938,股吧)、紫光古汉、泰豪科技(600590,股吧)、诚志股份(000990,股吧),这6家清华系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358亿元,排名第一;北京大学次之,控制了4家,分别是方正证券(601901,股吧)、方正科技(600601,股吧)、中国高科(600730,股吧)、北大医药(000788,股吧),总市值为1118亿元;华中科技大学控制3家,分别是华工科技(000988,股吧)、天喻信息(300205,股吧)、华中数控(300161,股吧);另外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分别控制2家。

就所在城市来看,上海拥有的4家高校系上市公司同样也是最先诞生的4家;但很快,北京后来居上拥有5家高校系上市公司,尽管北京的第一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为1996年上市的中国高科;另外,中部重镇武汉也拥有3家华科系的上市公司。

实际上,各高校、各城市都曾出现过推动高校旗下企业上市的潮流。就高校而言,华科旗下华中数控和天喻信息均于2011年上市,这种高校与资本市场的密集接触曾令市场关注;就城市而言,上海拥有的4家高校系上市公司均于1990-1994年上市,此后再无新的高校系上市公司出现。

因为高校系上市公司本身的属性,这些公司大多分布在高科技领域。就行业而言,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有10家分布在通信行业,清华旗下的同方股份、同方国芯和东北大学旗下的东软集团(600718,股吧)为其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有5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主营高端制造业,如精耕于专用设备制造的哈工大旗下的博实股份;另外,有4家分布在医药行业,中山大学旗下的达安基因(002030,股吧)较为突出。

上市潮退后有17家公司退出“高校系”

尽管市值飙升,但实际上高校系上市公司这个群体也是几经“聚散离合”。

1993年1月,复旦复华(600624,股吧)在上交所上市,拉开了高校系企业上市的序幕。但是,北京大学2000年前后获得方正科技控股权之后,1990年上市的方正科技实际上成了高校系中最老的上市公司。

1996年,北方的高校开始发力推旗下公司上市。当年5月,哈工大旗下的工大高新(600701,股吧)上市,成为北方第一大上市校企;一个月后,东北大学旗下的东软集团上市;次月,由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36所全国著名高等院校共同发起创立、北大控股的中国高科在上交所上市。

随后,清华、北大这两所中国最优秀高校陆续推动旗下企业上市,1997年6月北大医药上市,当月清华旗下同方股份上市,1999年清华旗下紫光股份上市,自此,高校系上市公司的重心开始由上海向北京转移、由其他学校向清华北大转移。

200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下属的华工科技上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家高校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6-2000年,高校系上市公司出现了结队上市潮,据统计,28家上市公司中有13家是在这一阶段上市。

2004年8月,中山大学旗下的达安基因上市,成为高校系中小板第一股。达安基因上市后,国内高校有整整5年没有诞生新的上市公司,直到2009年9月,中南大学旗下的博云新材(002297,股吧)上市,才结束这一历史。

2011年1月,华中科大下属的华中数控上市,成为校企创业板第一股。仅仅三个月后,该校下属的天喻信息又在创业板上市。华中科大自此成为继清华、北大后,国内上市公司最多的高校。

哈工大旗下的博实股份2012年9月上市后,高校系公司上市再次中断,直到2014年11月中科院旗下中科曙光上市。

实际上,a股高校系上市公司数量在最高峰达到42家,此前有17家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退出高校行列,根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这一退出潮大致集中于2006-2010年。而转让控股权是退出的主要方式,如鑫茂科技(000836,股吧)2006年成为天津大学旗下原天大天财(现鑫茂科技)大股东,北大2008年转让青鸟华光(600076,股吧)控股权等。

另外,也有如云大科技这种遭遇强制退市的。因连续四年亏损,s*st云大在2007年6月1日被强制退市。陈晓丹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s*st云大拟卖壳给太平洋证券,不过被证监会否决,所以太平洋(601099,股吧)证券是a股唯一一家以换股的形式“介绍上市”的,太平洋证券上市后未沿用s*st云大的股票代码。

两极分化加剧业绩相差最大达734亿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在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市值低于100亿元的有13家,市值最低的是浙江大学旗下的众合科技(000925,股吧),为56亿元;市值100亿-500亿元的有13家;市值500亿元以上的有2家,分别是北京大学旗下的方正证券(790亿元)和清华大学旗下的同方股份(536亿元)。

尽管市值飙升,但高校系上市公司内部两极分化正在加剧。长江商报记者统计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2012-2014年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发现,这28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标(三年平均6%)的仅为13家,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为山东大学旗下的山大华特(000915,股吧),最低的为清华系的紫光古汉。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上市较早的高校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差。在上市时间排名前十的高校系上市公司中,只有3家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标,有3家三年总体业绩显示为亏损,分别是新南洋(600661,股吧)、紫光古汉和浙大网新(600797,股吧)。

上海拥有的最老牌的4家高校系上市公司,只有同济科技(600846,股吧)1家2012-2014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标,而同济科技201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同样堪忧,2015前三季度同济科技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4.1%。上海已经从高校系上市公司的东方贵族变成没落贵族。

而曾经因为36所高校共建而名噪一时的中国高科,因为经营出现问题,后来索性转型成为一家房地产公司,不过即便如此,中国高科的经营业绩在房地产公司中也并不突出。

纵观这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有北大医药、华中数控、博云新材、工大高新、众合科技5家为亏损,其中最危险的是北大医药和工大高新——尽管截止到目前28家上市公司中只有1家st概念股,但无疑北大医药和工大高新都存在巨大的被st风险。

不过,高校系上市公司中除了市值庞大的方正证券和同方股份,还有一些依靠经营而出彩的上市公司,如2012-2014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0.52%、2015前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达到8.05%的山大华特,尽管上市只有7个月但股价上涨549%、市盈率高达845的石大胜华等。

良莠不齐 高校上市公司与国企通病

长江商报消息 同方股份3年净利20亿北大医药利润连年下滑,多家公司长期徘徊在亏损与微盈间

□本报记者 但慧芳 尹永光 发自北京

2015年底,一则同方股份(600100.sh)拟以70.12亿元总价将持有的同方国芯36.39%股权转让给紫光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的公告让市场对高校系上市公司的国企改革颇为关注。同方股份在公告中指出:“此次交易背景为公司配合清华控股对清华产业调整和改革的整体部署。”

事实上,国企改革浪潮中被“掀动”的高校上市公司并非同方股份一家。2015年12月31日,华工科技企划部负责人李慧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公司为改革国企“大锅饭”模式,做了很多尝试,近期正在推出划小核算单位至事业部、项目、团队的考核机制,“在能够操作的范围内,把人的活力激发出发。”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业绩良莠不齐,同方股份、方正证券等3年(2012-2014年)累计净利润超过20亿元,而北大医药、工大高新等自2014年起连续出现亏损且亏损幅度成几何倍数增大。而业绩在亏损与略微盈利之间徘徊的“高校系”上市公司不在少数。

“这并非‘高校系’独有,行业、板块发展都有良莠不齐的现象。”2015年12月30日,楚商领先(武汉)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娟对长江商报记者介绍,“只能说高校上市企业业绩不达预期,是因为其在某种角度上患有‘国企病’,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彻底所致。”

同方股份3年净利超20亿

“清华系”曾在投资人士看来,技术实力强大但经营管理水平、资本运作不如“北大系”,不过,目前,这一认知正在被扭转。

2015年10月12日,“清华系”代表上市公司同方股份开始停牌。4天后,同方股份董事会发布公告称,此次停牌为控股股东清华控股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的精神,着手对其经营资产进行战略重组和产业布局调整,该调整将涉及其体系内相关产业包括但不限于筹划对下属集成电路产业公司间业务和资产的重组。其中,可能涉及公司将持有的同方国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出售给清华控股下属控股子公司紫光集团有限公司。

“在资产剥离和优化方面,‘清华系’目前表现得比较明显,此次股权的转让是为了让同方股份更专注于智慧城市和环保的布局。”1月2日,长江证券(000783,股吧)分析师李凯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举动将激发同方股份的产业发展活力。

事实上,作为高校上市公司中的“好学生”代表,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同方股份历年年报发现,其2012-2014年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6.51%,三年净利润分别为6.14亿、6.77亿、7.56亿,三年累计净利润已达20亿。截至2015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已达5.67亿。

同方股份2014年年报显示,其产业体系分为以同方国芯为依托的互联网服务与终端,涉及军工通讯的公共安全产业链、基于科技园建设的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等4大板块。

根据行业分类,同方股份整体毛利润率为19.53%,其中同方国芯的互联网服务和终端业务毛利率为14.77%,智慧城市、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科技园区毛利率分别高达15.54%、29.68%、25.67%和22.6%。

除了高成长性、高收益行业外,证券投资成为同方股份利润贡献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年报显示,同方股份2014年参与投资的基金和股票多达10只,截止报告期末,账面价值已达到13.46亿元。

李凯认为,此次转出同方国芯的股权后,虽然公司收益得以减少,但智慧城市、环保、金融等方面的布局,将会使同方股份的资产更具活力。

同方股份2015年12月22日发布子公司辰安科技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将在创业板挂牌发行股份。以公共安全综合应急、监测监控、预防预警、救援指挥相关系统和装备为主营业务的辰安科技进入创业板,显示又一依靠清华技术平台的校企进入资本市场。

北大医药去年前三季净利同比降499%

不如“北大系”上市公司中国高科、方正证券在资本市场的抢眼表现,北大医药正陷入产能过剩、利润连续下滑的困境。

2015年11月27日,北大医药发布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标的资产过户完成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将旗下重庆大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2.26%股份、重庆西南合成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重庆方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66.86%股权,作价7.1亿出售给大股东合成集团,同时,将重庆合生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以5378.13万元转给合成集团全资子公司重庆盘罄。

自2003年通过持有重庆西南合成70%股权北京大学成为实际控股股东,北大医药一直以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医药原料药及制剂产品为主营业务,而此次一次性剥离4家子公司不能不说是“壮士断腕”。

事实上,2014年以来,北大医药出现业绩大幅下滑、亏损。年报显示,2014年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直接从2013年的7802.05万元下滑至-2710.43万元,下滑幅度高达134.74%;而2015年三季报显示,其2015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高达1.98亿,比同期净利润再次下滑499.93%。为近两年“高校系”中业绩下滑最明显的上市公司。

“公司原料药资产及业务已剥离完成。现有业务包括制剂、药品流通配送等。将结合内伸式及外延式的发展方式,在现有业务领域及医疗服务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1月2日,北大医药相关负责人回复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原料药,受周期性产能过剩、国家环保标准提升、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主要产品价格、销量大幅下滑。

北大医药表示,在2012年至2015年,公司依托于高校股东资源进行转型发展。2012年,北大医药与方正医药研究院开展精神疾病类、胃肠疾病类、抗肿瘤类三个领域的新药研发项目。2013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北大医药”品牌板块。2014年更是与“北大系”多家医疗产业进行合作设立北大医疗肿瘤管理有限公司,布局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等医疗服务领域转型。

“技术和高校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需要的诸多因素。”12月31日,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高校系’应该摆脱单一产品线,以市场为驱动力,从客户需求上进行创新,从整个产业链上进行布局,从整个产业链上进行竞争,才能更好应对市场形势的变化。

国企模式致高校企业难与市场对接

除上述两家典型代表外,“高校系”上市公司正表现出明显的良莠不齐趋势。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同方股份、方正证券等3年(2012-2014年)累计净利润超过20亿元,而北大医药、工大高新等自2014年起连续出现亏损且亏损幅度成几何倍数增大。而业绩在亏损与停留在业绩几百万到两三千万之间徘徊的“高校系”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

“高校研发人才和高校、政府资源是‘高校系’发展的优势,但体制内的管理模式,也使得高校上市公司容易患上‘国企病’。”12月29日,一位投资人士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作为中部地区高校上市公司良性发展的代表,“华科系”旗下华工科技华工科技企划部负责人李慧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从2010年开始,公司就启动“高端制造和服务制造转型”思路,引进海外专家达30多人。同时,华工科技还在海外进行跨国收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了4个海外研发机构。

“方便公司第一时间高位嫁接国外的领先技术,同时和当地的客户,能够更方便了解当地客户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改进,实现产品的本地化,及时了解国际市场趋势和全球同步。”李慧认为,虽然华中科技大学有着优良的创新创业基础,能承接技术创新进行技术孵化,但作为企业,以市场为牵引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契合产业的发展规律。

多年运作高校校企投资管理,曾为华工创投董事长的李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在“产学研”背景下诞生的高校企业,其管理模式更多是与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近似。如果由社会出资人控股,带有校企因素的企业在管理上会更灵活一点。

紫光股份副总裁涂孙红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表示,高校企业的资产是国家的,校企的任何一项重大投资活动都要国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发布,经过教育部、财政部甚至经贸委一道道批复下来。这个过程手续冗长、时效性差,造成与市场需求严重不合拍。层层枷锁的束缚,使部分高校企业与市场难以有效对接。

“在国企体制内,人才激励机制的确不如社会企业操作空间大。”李慧对长江商报记者介绍,为改革国企“大锅饭”模式,华工科技近期正在推出划小核算单位至事业部、项目、团队的考核机制,“在能够操作的范围内,把人的活力激发出发。”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1月2日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高校系”而言,目前不仅受益于国企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还受益于中国推进中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改革。在这项改革中,“高校系”上市公司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最为直接的受益方。

市场化不足 高校系公司亟待破局

长江商报消息 资本化运作不彻底致科技成果难转效益,仅2家公司净资收益率超10%

□本报记者但慧芳尹永光发自武汉

拥有庞大的科技创新资源,总市值高达4937亿的“高校系”上市公司,在业绩上却远表现得不如想象中那样“风光”。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在目前28家高校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中,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仅13家,半数以上“高校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不足4%,仅*st古汉、方正证券两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以上。

“在技术方面,有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基础非常好,但公司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梳理、管理等方面就比较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校系’上市公司净利润难以做大。”1月2日,长江证券分析师李凯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高校概念股存在了很多年,但它整体做大做强的效果并不明显,2006年以来高校控股上市公司的“退出潮”,也与市场蓝筹标本效应不突出有关。

“高校的知名度越高,相应社会资源、社会关系就越浓厚,自然令市场浮想联翩,被市场高估在所难免。”1月2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想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亟需依靠市场化的力量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制定并完善例如激励机制等举措,根据市场需求,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近半“高校系”公司净利难保5000万以上

由于2015年12月中旬在互动平台上披露公司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华中科技大学旗下上市公司华中数控股价一路上扬。截至2015年底,华中数控股价高达36.72元每股,相比2011年上市时每股26元的发行价,上涨41.2%。

然而,反观华中数控经营业绩,上市以来却表现平平。华中数控2015年三季报显示,其在前三季度营收为3.7亿元,同比下降12.34%,营业利润为-1.01亿元,净利润亏损达5223.44万元。其2012-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三年净利润均仅1000万元上下。

事实上,华中数控的业绩表现并非孤例,长江商报记者统计2010年以来上市的7家“高校系”上市公司发现,2015年前三季度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的还有津膜科技(300334,股吧)、天喻信息等2家,净利润同期下滑达一半以上。

“业绩不达预期在‘高校系’上市公司中表现较为明显。”12月31日,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证券投资系主任陈晓丹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除了最近上市的“高校股”,老牌高校控股上市公司大部分业绩也并不理想,而且一直难以改善。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2012-2014年年报发现,连续三年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高校系”上市公司仅16家,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的仅13家,接近一半的“高校系”上市公司处于难以维持净利润在5000万元以上的经营局面。

而在投资收益回报上,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2015年前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仅*st古汉、方正证券两家公司,有17家净资产收益率不足4%,2012-2014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收益合格水平的仅13家。

“高校的知名度越高,相应社会资源、社会关系就越浓厚,自然令市场浮想联翩,被市场高估在所难免。”1月2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年运作高校校企投资管理的楚商领先(武汉)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校企有一些自身的优势,比如一般走在技术前沿,高校背景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但它又不像典型的国企,有着企业制造基础,以及雄厚的资金和企业资源积淀,它其实更像企业生命周期的早期,多属于轻资产、高科技企业。”李娟说,“实际上只有一点技术,又靠技术筹集资金,又要组织生产型人才进行生产,还需要市场型人才、资本型人才,受众多‘短板’制约。”

“量子通信、虚拟现实、‘互联网 ’、智能制造、环保……几乎目前最前沿的科技技术概念,都能在‘高校系’中找到。然而,长江证券分析师李凯介绍,在很长一段时间,光有概念、业绩不显成为“高校系”上市公司身上的“标签”。

“高校概念股存在了很多年,但它整体做大做强的效果并不明显,以前多认为是一个‘炒作’概念的板块。”李凯表示。

市场化程度弱,优势资源转化遇短板

回溯“高校系”上市公司发展历程,多位投资专家和证券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企业化和资本化运作不彻底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校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几乎都是高校指派的管理人员,效率较低。”陈晓丹指出。

在李娟看来,校园文化与澳门赌场网站的文化是两种不同属性的文化,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高校系”上市公司董事会说话的权重在学校一方,“校企已经习惯了企业是学校的这一思维模式,不管学校在其中占有多大股份。”

事实上,以2009年上市的湖南高校上市公司博云新材为例,目前其董事长刘文胜即为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此外,除独董以外,易茂中等4位董事均有在控股方中南大学从教的工作经验,加上名誉董事长、中南大学前校长黄伯云,博云新材高管成员中共有6位出自中南大学高校管理人员或教师队伍。

“在技术方面,有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基础是非常好的,但公司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梳理、管理方面,‘高校系’比较弱。”李凯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校系”上市公司净利润难以做大。

在李娟看来,“高校 企业”本是希望实现“1 1>2”的协同效应,但校企在运用资源优势的时候,往往遇到众多短板。

“从研发技术到产品,需要制造工艺,这是第一道坎;从产品到商品,又是一道坎;另外,从商品到市场,需要资金和资本的力量做大做强,这又是一道坎,校企在经营过程中遇到重重难题。”李娟表示,用行政任命制确定的高管与企业化思路运作聘请高管的管理思路不同,校企“去高校化”走向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此外,宋清辉等经济专家认为,过度依赖所控股高校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也是制约高校上市公司发展的一大因素。

李凯举例说,在复旦复华、清华系、北大系等老牌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曾根据高校资源优势进行“多而分散”的投资布局,“多而不精”的情况制约其做大做强。

“北大系的资本运营比较注重模式创新和资本运作,一般通过对旗下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分门别类进行包装,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做大做强相关公司。”宋清辉表示。

李凯认为,目前清华系旗下同方股份和紫光股份也在进行资产剥离和优化,各自专注于不同的领域,其资产正在慢慢变好。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低实现经济效益有待破题

除了管理模式、资本运作上的掣肘,另一重决定“高校系”成败的因素为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高校上市公司的特征即是依靠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陈晓丹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引入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者,让更有市场化经验的股东参与公司的管理,使得高校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市场动力。”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2年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高校发明专利拥有量占总量的20%以上,然而,有效专利中维持时间10年以上的仅有5.5%,国内创新主体专利市场化水平低的问题仍然明显。

2015年上海市一份评估该市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服务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对该市高校、科研院所的约300件专利进行评估,却发现有商业价值的比例“不足5%”。

“高校上市公司如何提升业绩做强做大?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加强科技研发的深度,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三是与其他相同背景的上市公司强强联合,组建新的高科技集团,脱离高校完全市场化运作。”宋清辉建议。

李娟表示,校企发源于学校,但它必须要引进社会化、企业化、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而学校只是一个技术支撑,高校企业在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如果克服了科技型企业和校企的短板,成长就会非常快,否则业绩就难以出来”。

以同为清华大学旗下的上市公司为例,虽然是“一个亲妈”,同方股份、同方国芯和紫光股份的业绩和市场表现明显要强于*st古汉。此前,长江商报记者在调查*st古汉业绩下滑时,有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中药保健药产品线过于单一和两大股东紫光集团与衡阳国资委控制权的争斗,导致上市公司出现业绩连年亏损直至“披星戴帽”的危机。

而反观同方股份、同方国芯和紫光股份,其分别专注于互联网服务与终端、集成电路与电子元器件产品、云计算领域,对产业链和市场趋势的把握远远超出*st古汉。

不过,随着深化国企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上述专家和证券人士均表示,“高校系”上市公司获得资本市场新的青睐的机遇较大。

“老牌高校上市公司通过最近几年重新运作,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市场的标本效益逐渐起来,再加上新三板扩容、注册制实施,高校会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将再一次提高市场的关注度。”李凯表示。

细数高校系上市公司6宗“最”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但慧芳 尹永光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系上市公司背后金灿灿的学府招牌与它们在资本市场的沉浮一样受人关注。正如在a股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体系庞大的清华系,最会赚钱的山大华特,上市时间较晚但业绩突出、市场看好的中科曙光和石大胜华,当然也有很可能被st的北大医药、最令人惋惜的复旦复华和陷入泥潭的紫光古汉。

随着“十三五”更加重视创新和科技,以及注册制的推进实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资本市场,新的高校系上市公司会不断诞生;为了更好地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融合,资本被引入,高校转让控股权可能会形成潮流。高校系上市公司将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层次和亮点。

1.北大系

北京大学控股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118亿元

中国高科600730.sh市值102亿元

方正证券601901.sh市值790亿元

方正科技600601.sh市值136亿元

北大医药000788.sz市值90亿元

北大医药最危险

净利润

2015年前三季度 -1.98亿元

2014年 -3796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

2015年前三季度 -20.11%

2012-2014年平均3.85%

●如果2015年第四季度没有奇迹发生,北大医药将被打入st行列。

2.清华系

清华大学控股6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1358亿元,排名第一

泰豪科技600590.sh市值97亿元

诚志股份000990.sz市值99亿元

同方股份600100.sh市值536亿元

同方国芯002049.sz市值365亿元

紫光股份000938.sz市值203亿元

紫光古汉000590.sz市值58亿元

紫光古汉最可疑

净利润

2015年前三季度 22579万元

2014年 20312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

2015年前三季度 14.62%

2012-2014年平均 -26.29%

●作为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唯一的st概念股,在2000年带帽后,*st古汉一直深陷泥潭。尽管财报反映*st古汉2015年业绩增长,但是根据长江商报此前的报道,*st古汉2015年的业绩改善颇为可疑。

3.中科院系

中科三环(000970,股吧)000970.sz市值149亿元

中科曙光603019.sh市值273亿元

中科曙光

最新秀

净利润

2015年前三季度 4639万元

2014年11804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

2015年前三季度 3.88%

2012-2014年平均 15.62%

●2012年天津工业大学控股的津膜科技(300334.sz)上市之后,上市公司中的高校概念短暂降温,直至2014年11月中科院旗下的中科曙光上市。尽管是高校系上市公司中的新秀,但中科曙光表现亮眼,在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增势强劲。

4.复旦大学

复旦复华600624.sh市值89亿元

复旦复华最老牌

净利润

2015年前三季度 95165万元

2014年 100790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

2015年前三季度-4.57%

2012-2014年平均 4.85%

●复旦大学旗下的复旦复华是第一家登陆a股的高校系上市公司。不过,复旦复华貌似已经成为没落的“贵族”,其2012-2014年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57%,2015年前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为4.85%,经营情况较差。

5.山东大学

山大华特000915.sz市值63亿元

山大华特最高效

净利润

2015年前三季度 38628万元

2014年 13672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

2015年前三季度 8.05%

2012-2014年平均 20.52%

●尽管山大华特盘面不大,市值仅为63亿元,但是其2012-2014年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52%,在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赚钱效率最高,另外2015前三季度山大华特净资产收益率为8.05%,在高校系中排名第五。

6.中国石油大学

石大胜华603026.sh市值86亿元

石大胜华最受宠

净利润

2015年前三季度 5348万元

2014年 5147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

2015年前三季度 3.36%

2012-2014年平均 9.8%

●作为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一员,石大胜华2015年5月29日上市后,股价从6.51元一路飙升至2015年12月31日的42.25元,市盈率高达845,为目前28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最受欢迎的。

华科系

华工科技市值189亿元

天喻信息市值89亿元

华中数控市值59亿元

哈工大系

博实股份市值200亿元

工大高新市值119亿元

浙大系

浙大网新600797.sh市值131亿元

众合科技000925.sz 市值56亿元

东北大学

东软集团600718.sh市值 386亿元

上海交通大学

新南洋600661.sh市值 100亿元

天津工业大学

津膜科技300334.sz市值68亿元

同济大学

同济科技600846.sh市值75亿元

中南大学

博云新材002297.sz市值58亿元

中山大学

达安基因002030.sz市值271亿元

到底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