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中燕 上市公司收购口腔连锁品牌“郎情妾意”,“牙茅”暂时很寂寞-澳门赌场网站
推荐文章
近日,a股上市公司融钰集团公告宣布,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德伦口腔51%-70%的股权,具体估值和交易金额还在进一步洽谈中。如果收购成功,德伦口腔将成为融钰集团控股子公司,业绩并入上市公司财报。
a股小市值公司的自救之路
口腔医疗行业成投资热点
以融钰集团当前主业严重亏损的情况看,此次跨界并购意图明显,公司将快速切入医疗健康行业,布局医疗服务领域。
是不是很眼熟?对,就是通策医疗曾经走过的“套路”——从一家房地产公司顺利转型口腔医疗,独占鳌头成为a股口腔医疗服务第一股。
通策医疗前身st中燕在2006年中收购杭州市口腔医院后,2006年公司经营业绩扭亏为盈,并在年报之后摘除st帽子,2007年正式更名为通策医疗。
据同花顺app数据显示,2014年2月至今,通策医疗股价已经上涨了17.8倍,股价由19块涨到今年最高点392块,目前股价在350左右,市值站稳千亿。
近期,私募基金著名“中介”叶飞正在爆料18家a股小市值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黑幕,成为资本市场火热的话题;难保监管机构不会落地新的监管措施。
融钰集团在公告前股价已异动多个涨停,有舆论因此质疑“内幕交易”疑点重重,舆论压力无疑给重组增加了难度。而且融钰集团和德伦口腔跨界牵手的模式也不是首次了,之前两次跨界重组都没成功,能不能成还要拭目以待。
从融钰集团的角度看,自从注册制以来,a股“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小市值公司交易量萎缩,资金向头部白马股聚集。
小市值公司如果加上没有业绩盈利差或亏损,那时刻都面临着股价“破1”的退市风险,抛开业务已经无药可救或大股东无力回天、自身难保等因素,还想继续留在a股“割韭菜”的话,重组并购盈利项目就成了不得不摆上董事会的议题了。
口腔医疗服务不仅处于大健康产业,还是现金牛业务,自然成了上市公司眼中的香饽饽。
今年早些时候,洪汇新材(002802.sz)公布收购6家口腔门诊意向书;通策医疗的成功模式面前,以a股上市公司的“尿性”,谁能抵住“抄作业”的诱惑?
口腔医疗机构的上市之路 冲刺a股坎坷曲折
着急的,不只有a股保卫战的小市值公司,还有获投资的口腔医疗连锁品牌。
口腔机构单店盈利难度不大,但要形成规模化盈利还是要靠开店扩张,而单店投入的固定成本要3-5年才能收回,靠自有资金发展速度太慢,借助资本的力量成为共同的选择。
去年以来,口腔机构的融资频率加速,也显示了资本市场看好后疫情时代的口腔前景。据了解,2020年口腔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300亿,未来十年内极有可能突破万亿,是可以与医美行业媲美的黄金朝阳行业,现在布局正当其时。
然而,被上市公司跨界并购目前还不是口腔连锁机构上市的主流选择。风险投资公司进行产业投资、陪伴成长是目前口腔连锁机构融资的主要来源,自主上市是主流选择。
2020年9月,赛德阳光口腔正式启动上市筹备工作;
2020年底,口腔连锁企业恒伦医疗递交创业板ipo申请(后撤回);
2021年初,小白兔口腔从新三板摘牌后拟冲刺创业板ipo、募资5亿元;
3月,位于浙江温州的中国口腔医疗集团第三次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
3月,马泷口腔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4月,瑞尔集团宣布完成近2亿美元e轮融资;
5月,海南口腔医院获松柏战略投资;
除了多轮融资、直接冲刺a股外,新三板也是口腔连锁品牌聚集地之一,蓝天口腔、可恩口腔、友睦口腔、同步齿科、大众口腔、华齿口腔、博厚口腔、华美牙科等口腔医疗服务连锁品牌通过新三板挂牌取得不错的融资。
如:
可恩口腔从2014年新三板上市至2017年完成5次融资,被8家机构看好;
大众口腔在新三板上市两年后,2017年10月18日获湖北中元九派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朱超投资2940万元人民币;
友睦口腔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于2018年2月完6500万人民币b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景旭创投跟投;
小白兔口腔于2018年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弘晖资本。
但通过新三板转主板a股上市的,迄今还没有成功者;而小白兔口腔已经从新三板摘牌转战冲刺创业板ipo。
或许,德伦口腔这种被上市公司控股并购的“曲线上市”路线是另一种选择?
疫情冲击,唤醒口腔机构的现金流危机意识
在正常年景靠自有现金流滚动发展扩张,疫情背景下面临停业造成现金流危机,也是2020年以来口腔连锁机构加速融资、上市的原因之一。
2020年底,泰康集团创始人陈东升曾透露,“疫情期间,泰康的拜博口腔无法营业,一度每天都在亏损。”
瑞尔集团创始人兼总裁邹其芳今年也向媒体透露,“在2020年新冠疫情最严重时,瑞尔集团100多家诊所的营收为零,瑞尔集团的现金流告急。”
口腔医疗服务机构既要靠扩张获得规模化营收,又受制于店面标准化、租金、装修、口腔医生储备、人力成本、设备升级投入、市场消费培育、管理运营成本等因素,导致每一家企图跨区域经营的连锁品牌都在负重前行,全国性扩张更是困难重重。
相比于上游口腔器械厂商,下游终端的口腔诊疗服务品牌上市难度更大。
上市只是企业发展的一道选择题,也并非是必选题;有急迫的,自然也有观望的。
受制于口腔医生的供给不足和强依赖性,全国性的口腔连锁品牌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个难题,发达国家也并没有自诩成功的公司典范。
东边日出西边雨,风景不是一边独好。
据三六九医才网了解,泰康拜博、瑞尔、维乐、欢乐、美奥、牙博士等都还未有明确的上市筹备规划;更有大量扎根于城市的中小型口腔连锁品牌在区域内“闷声发财”。
资本的钱就像烫手的山芋,不是想拿就好拿的;拿了资本的钱,就要冲击资本市场。
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口腔医疗行业还需要有更多的上市成功样本,仅仅有一家通策医疗,显然是不够的。
主笔丨三六九医才网 口腔编辑部
审核丨yuri
编辑丨羊²
参考资料:
2007-01-17《申银万国:st中燕 重组后成为首家纯粹医疗服务类公司》
2019-09-15 《造富”还是“囧途”?5年17家口腔企业征战新三板》
2021-05-18《跨界并购德伦医疗 融钰集团谋自救》
2021-04-23《扛过疫情,融资近2亿美元,但这家口腔连锁还面临这一难题》